非诚勿扰,广告,竞价排名

(2009-1-4 16:22:47)

看了1.5次《非诚勿扰》,给冯导贡献了两张全价票,现在总算可以发表一点感想了。作为商业贺岁片,《非诚勿扰》的出色毋庸置疑。虽然冯导自己“谦虚”,说时间太短,拍得很糙等等,但就凭着葛优和舒淇的个人实力,保这部片子做贺岁档期老大也是毫无悬念。况且,掏腰包进影院的观众们才不会那么挑肥拣瘦呢,花钱只为图个乐!《非诚勿扰》耍贫嘴找乐的功夫的确一流,无论在美嘉还是金逸,观众都是从头笑到尾。唯一有点遗憾的恐怕就是结尾,这种片子的结尾要么是温情大团圆,要么就甩个大包袱暴笑收场,像葛优拿个破塑料筒看到股市飘红这么不伦不类的结局确实算不大不小的败笔,估计冯导绞尽脑汁编到这里已经没词了,只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电影海报 非诚勿扰

从金逸出来,我却在思考电影加广告的赢利模式问题(看到什么都想起广告,这已经是我的职业病了)。如果说当年的《大腕》还是在虚拟的电影故事里对这种模式进行探索,那么到了《非诚勿扰》,这种模式已经在电影本身加以应用了。其结果就是,这部片子还没上映,成本已经收回大半,广告主们对冯导的热情连CCTV都自愧不如。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正式开场之前,所有观众都老老实实坐在影院里“欣赏”了将近15分钟的广告。无论对电视上的、路边广告牌上的还是互联网上的广告,用户都可以很容易地选择不看,但对于电影开场前的广告,几乎所有人都是眼睛不眨一下地从头看到尾。嘴快的人恐怕连为看电影准备的爆米花都吃完了,可葛优的光头还没出现呢!从投放质量上讲,片前广告恐怕算是所有广告形式中最高的了,而且人家还是“结果与广告严格区分开”,绝不作恶!与之媲美,影片情节中夹杂的各种隐性广告就数也数不清了,找广告也成了我们这种闲人看电影的一大乐事,就像当年给央视版《神雕侠侣》找穿帮镜头一样其乐无穷。如果说片前广告还算传统行业的话,这种隐性广告就是新概念了。目前看来,找到冯导的广告商还没有表现出相互竞争的态势,但难保明年的贺岁档还能如此太平。试想,如果招商银行信用卡这回火了,工商银行看着眼红,也要找冯导加个特写镜头,冯导该咋办?两种解决办法,其一,如果工行只想推广一下自己的品牌,就增加另一段付帐的情节,这回轮到舒淇从香包里款款掏出一张牡丹信用卡……其二,如果工行就想和招商对着干,或者冯导实在不乐意增加情节了,只能这样:葛优掏出招行信用卡说,“我结帐,你走吧!”舒淇掏出工行信用卡说,“不,我拉你来喝酒的,我结帐!”“不,我结帐,我是金卡!”“不,我结帐,我的卡有8折优惠!”两人扯来扯去纠缠不清,最后到底是谁付帐,就要看哪家银行出的广告费多了。这就叫竞价排名!将竞价排名引入到电影、电视剧创作中无疑将是跨时代的创举,对于电视剧来说意义尤其重大。吾等胆小的观众再也不用看着看着电视剧被突然蹦出来的插播广告吓一跳了,或者说,以后就再也用不着插播广告了。广告就是电视剧,电视剧就是广告,那将会是多么和谐的精神文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