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们经常全家来北京度暑假,住在前门胡同某个“国营旅馆”里,一呆就是一个星期。所以我对前门一带的小胡同非常熟悉,什么鲜鱼口、大栅栏、打磨厂,每天都要去转一圈。这些胡同里藏着很多老北京小吃,非常非常地道,其中让我最难忘的就是天兴居炒肝和恩元居炒疙瘩。上了大学以后,我还会时不时地骑自行车跑到前门去,找到那些十几年不变样的老店再去回味一下。可恶的是不知道哪个败家的领导拍脑门想出来前门改造的方案,改造也就罢了,把老胡同推平了也就罢了,还搞了个什么天街,要知道小吃这东西是植根于最最草根的平民老百姓中的,你把它放到“天街”里,它能活下去么?
是不是跑题了?其实我想说的是,自从前门被推平了之后,我每日沉浸在对炒肝炒疙瘩的怀念中不能自拔,后海倒是去过两次,但味道总是找不对,直到发现了有个叫京味楼的馆子。虽然京味楼不是老字号也不平民草根,但里面的小吃味道还是很不错的。炒肝与天兴居的已经很类似了;炒疙瘩没有恩元居的味道好,但透着一股独特的面香味。杏仁霜很赞,小时候家里经常吃装在纸筒里的杏仁霜,两个味道一模一样。驴打滚也不赖,但太小了,而且还是赛不过王府井副食品商店里卖的那种。哇,说着说着我的口水就要流下来了。
除了小吃,京味楼的炒菜也不错。虽然没有什么特色,但色、香、味俱全。整体价格不便宜,人均消费得50块,但吃得很爽。汤足饭饱之后,可以在饭馆的前厅溜溜,那里有很多老北京风俗的小面人,惟妙惟肖甚是可爱,只是老夫我胃里塞了太多的东西,猫腰低头都费了死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