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夜那天,在土豆州州府Boise City逛街,市中心的一家精品书店吸引了全家人的目光。毕竟,即使在全民爱看书的美国,实体书店也越来越少了。在店里转了一圈,没什么感兴趣的,最后在门口的推荐书架上发现了《The electric state》,作者是瑞典人Simon Stålenhag,里面的插画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和大多数科幻作者不同,Simon Stålenhag更擅长的是画画,而且他喜欢把故事的时间线放在过去而不是未来,一大堆诡异的机器穿插在20世纪60到90年代的背景中,如同金庸把郭靖黄蓉塞进了大宋朝历史一样,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且把这种风格叫作武侠科幻吧。
《The electric state》是作者的第三本书,让我们倒回去从第一本看起,2014年出版的《Tales from the loop》。这本书讲得是1960年代,瑞典政府建立了一个巨大的高能电子对撞机项目,名叫The Loop。由这个项目引申出了一系列新技术,比如制造与地磁场互斥的磁场从而悬浮在空中的拖拉机,这丫用的还是柴油内燃机,多么蒸汽朋克。主人公是生活在科研大院里的工厂子弟,他像《聊斋志异》一样讲述了工厂里发生的一系列“鬼故事”,比如梦见恐龙大战冰激凌车的小孩,交换身体的双胞胎,穿越时空的废品回收站兄弟,堆放机器人尸体的坟场,等等等等。
第二本,2016年出版的《Things from the flood》,依然讲的是The Loop。冷战期间,科学家为了对付苏联而开发的一套星际武器系统,因为马虎的技术员输错了星际座标,把本来瞄准苏联的传送装置对到了53光年远的一个海洋行星上,结果不但传送回来茫茫多的海水把整个厂区大院淹了,更恐怖的是这水里携带了大量外星细菌……还嫌不够乱似的,全身吉普赛装扮的流浪机器人也从苏联偷渡过来凑热闹。这次事故导致整个The Loop项目被彻底关停,童年的回忆也就此画上了句号。与稀奇古怪的机器人比起来,主人公的家庭生活可以说是平淡无味的凄凉,父母离异、搬家转学、亲人去世,一两个死党好友成了唯一的精神寄托,这种风格也带到了第三本书,难道作者有什么童年阴影不成?
第三本,2017年出版的《The electric state》,离开了老家瑞典,故事转移到加利福尼亚。呜呼,终于不用为那些拗口的瑞典地名脑仁疼了。本书讲的是一个勇敢的小姑娘,扛着霰弹枪,开着偷来的车,载着一个机器人,从南加的Mojave沙漠北上到达旧金山湾寻找自己亲生弟弟的故事。这一路上,US 395啊、Carson City啊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地方;某个画面明显有着纪念碑谷的影子,而另一幅又像极了拉斯维加斯的大球。与之搭配的,是故事里隐喻现实的设定:脑机接口、虚拟现实(有点像《黑客帝国》),靠神经网络遥控的巨型机甲战舰(有点像《环太平洋》),以及沉迷于头显的刺激而放弃现实生活的人类……多么浓郁的末世之风。好巧不巧,读这本书的时候,正赶上苹果Vision Pro上市,看着小视频里一堆科技UP主头戴Vision Pro满街暴走的画面,真让我不寒而栗。
三本书剧透完毕,作者还有其它作品没来得及看,等我再攒点私房钱去Amazon买吧,这种硬壳彩版书也太贵了!作者的个人网站(www.simonstalenhag.se)上有很多高清的插画免费下载,弄几张下来做墙纸屏保也再好不过。